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逆水寒高实在是高任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逆水寒高实在是高任务的知识,包括逆水寒最高的人在哪高实在是高奇遇任务实用攻略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逆水寒最高的人在哪高实在是高奇遇任务实用攻略
逆水寒最高的人你们找到了吗?哪一个才是最高的人呢?具体在什么位置呢?其实最高的人就在高实在是高奇遇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高实在是高奇遇任务攻略吧!
逆水寒最高的人在哪?
坐标为:汴京(907.377),在塔上哦!
高实在是高奇遇任务攻略?:
等级:25级以上
组队人数:单人
活动入口:去谨言童子处领取任务高,实在是高
限制次数:1次/天
活动时间:18:00-23:59
活动奖励:点卡福袋,碎红玉、日课点5/日
活动流程:使用望气-洞悉技能,寻找逆水寒中最高的人,据说经常出现在汴京城里!
二、逆水寒秋夜怀君任务怎么做
逆水寒秋夜怀君任务怎么做:
1.任务介绍
任务名称:人在江湖,秋夜怀君拂尘匣
1.听听红姨说什么
2.整理红姨给的物品(提示:在包裹中整理下任务物品)
逆水寒秋夜怀君任务攻略
这个任务非常的简单,第一步,和红姨对话,点击红姨就可以了,第二步:打开包裹,点击整理任务就完成了。
逆水寒秋夜怀君任务剧情

姓名:梁红玉和韩世忠
出场:支线-秋夜怀君(记不清了,好像是这个)
简介:梁红玉,著名抗金女英雄,父兄都是武将自幼练就一身好功夫,因父兄平乱失败,家道中落,沦落教坊。一次宴席上结识韩世忠——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将领,嫁与韩世忠为妾氏,后其原配亡故后为正妻,随夫出征,数次大败上文提到的金朝名将完颜宗弼。游戏里的梁红玉还是杭州嫣红阁的一名伶人,本次支线给出了二人相遇的另一种可能。完成任务的时候就觉得,这二人之后肯定还要有故事,做完支线百度一下果然二人最后走到了一起
三、逆水寒中最高的人
逆水寒中最高的人是NPC严选。
最高的人位置:首先打开汴京地图,来到这个位置。看到一座佛塔,上到塔顶。直接双击w跑着上塔也是可以的,不用非要飞上去,飞上去的话还请先了解千斤坠的释放方法。上去之后走到npc严选身边。使用望气技能。洞悉之后交任务即可。
逆水寒攻略:
1、在到达60级之前跟随主线以及支线任务,看看剧情,看看画面。享受最轻松的时光。
2、到达等级后一定要弄庄园!这个一定要弄,每天种东西,养动物,做庄园给的任务。60级之后,每天一定要押镖,就是在你任务栏里面连云寨押镖,选择全部交子,切忌别领铜钱,因为交子比铜币多,你今后一定用的到。
其次就是打开你右上角的活动,找到一条4本,这也就是你获得人物经验跟技能经验最快的一步,然后就开始漫长的找队伍环节(需要耐心跟时间)
3、加入帮派刚开始不要挑帮派,尽量进3到5级的帮派,私聊一下帮派在线的当家,问他帮派活动每天能不能开的起来。最好进每天都能开活动的帮派,每天看帮会几点钟开活动上帮会YY跟大家多交流多沟通不懂就问。
最好能交到一些朋友然后就是每周的帮派任务一定要做,那个虽然很无聊,但是会给你很多的经验让你升级,在你打打日常的时候可以跟你的队友多沟通,最好能交到朋友,哪怕是跟你一样的萌新。因为一个人的江湖实在是太寂寞,太无聊了。
四、逆水寒游历奖励是越久越好吗
《逆水寒》游历奖励不是越久越好。
游历宝箱的本质是新增装备而不是改变箱子里已经有的装备,也就是说,就算玩家们屯一百年也不会从紫光变成紫烟的。即使一分钟开一次,连续开一天,获取的奖励和一天开一次的奖励也是一样的。而且游历宝箱的奖励最多只能积累24小时,超过24小时就不会继续产生挂机收益了。
所以我们平时一天开一两次箱子就可以了,也不知道是哪些玩家一直在传,多攒几天就能变成百炼,这是完全错误的说法。此外,行囊里放的食物品质越高,宝箱积攒奖励的速度越快,最快就和我图中一样,每天是3.17件装备,出紫装还是百炼完全看脸。
《逆水寒》的升级技巧
1、先把主线任务做完,再去做支线任务,一直这样循环,实在做不动了就吃经验丹,系统任务会送。日常活动经验本:落枫山庄(打完一次,打第2次中途还会有点经验)。
2、神猴令,万象楼(万象楼建议优先开启双倍经验),每天会有20分钟双倍时间和15分钟的休息模式(号称组队挂机模式自动打怪,用于神猴令,名捕震关东序篇。队长不能使用)。
3、神州奇侠、万象楼、名捕震关东、神侯令等玩法刷新时间改为凌晨6点。期间有很多经验的活动,比如晚上7点的对联,一定要参加。第一天有经验丹就疯狂吃,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我们等级。
关于逆水寒高实在是高任务,逆水寒最高的人在哪高实在是高奇遇任务实用攻略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逆水寒高实在是高任务,逆水寒最高的人在哪高实在是高奇遇任务实用攻略》由网友konglu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公司所有;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