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三国中最坏的八个恶人,以及三国时代四大恶人都有谁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三国时代四大恶人都有谁
我对于三国不是那么的了解,但是通过一些影视资料还有小说差不多都有过了解,第一个郭汜,第二个董卓,第三个孙皓,第四个笮融。
先说第一个笮融,对于这个人有一个名号,东汉末豪强,这个名号就是对他的第一个深刻的评价,人尽皆知的,当然他也算是干坏事不眨眼,在人不知鬼不觉中做着丧尽天良的事情,他不过就是一个拿着一个头头的名号,手里有一万多的兵,虽说这些是兵,其实也就是集结了各种地方小混混和没事儿的人来充当自己手下的兵,没有什么实打实的能力,他也知道自己能留有限,所以就相投靠赵煜,可谁知他能干出忘恩负义的事情,在赵煜摆下酒席设宴的时候,他竟然杀了赵煜,收了赵煜的部下,在三国时代里,大部分都是对他的讽刺,从他的行事作风里也都是让人唾弃。
第二个说董卓,其实董卓应该是大家最有印象的恶人了,他是一个大军阀,专干坏事儿的大军阀,是在西凉的地区,烧杀抢掠,只要不听自己管制,就会被除掉,一切都以他自己为准,还有他让自己的部下打开过死去皇帝的帝陵,知道自己做过很多坏事儿,就想一把火烧了长安,暴虐狂真的该死。
第三个说孙皓,孙皓的背景比他们几个都尊贵,可是在这个时代最让人唾弃,最让人恨的就是这个皇帝了,从他对后宫的做法上就知道他的暴虐,没有什政绩,就只会残忍的杀人,心理变态。
第四个是郭汜,就说他是董卓部下的就应该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什么德行了,一样的暴虐。
二、新《三国》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是个很有霸气的人。在那个动乱纷呈的时代,也只有他那种魄力,魅力才能吸引众多人才效力于他,才能在许多关键时刻果断的作出决策。
其次,曹操是个有文采的人。他的许多著作都流传于世。如”短歌行”。
再次,曹操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正因为如此,才有他赤足见许攸的事迹,才有他割须弃袍的举动从而免被马超杀死,才有他接受导致自己儿子死亡的张绣的投降,从而拥有了鬼谋的贾诩。
此外,曹操还是一个能接受属下意见的人,所以他在官渡才能击败袁绍,也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
同时,曹操是一个自私的人(至少不如大耳表面那么大仁大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杨修一句话也因招来嫉妒而被杀。
曹操也是一个好色的人。”铜雀春生锁二乔”,在某种意义上间接导致了蜀吴联盟最终导致了赤壁的失败。他的好色也导致了张绣的反叛从而败走宛城,自己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被杀。
平心而论,曹操是个令人敬佩的大英雄。身在那个时代,难道要他当宋襄公那样的人吗。所谓奸雄,只不过是英雄在特定环境下的另一种称呼罢了。孰能无过?李世民还不是有杀死自己亲兄弟从而登基的事迹。
其实我认为曹操曾经也有过效忠汉室的想法,不然也不会接受王允的七星宝刀。只不过后来他发现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所以才加入了十八路同盟共讨国贼。不料在攻陷洛阳后发现诸侯都各顾自己或不愿再追击或心满于此。他才愤然出击,被击败后深感这个联盟没有前途毅然退出,开展了自己的霸图。
三、三国正史上的马超,一个不折不扣的逆子恶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被网友送了一个诙谐绰号——罗灌水。这个绰号戏谑的成分居多,对罗贯中先生倒是没有太多不敬之意,因为“灌水”是小说家必备的技能,就像讲评书的遗言,包青天包大人喝茶、书僮包兴倒茶,也能说上十分钟,气得台下观众差点把茶碗飞上台:没完没了,我请你喝一杯吧!
不仅包公主仆喝茶麻烦,就是神探狄仁杰分析案情也让人眼晕:狄大人和元方从来不肯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说话,一定要从厅堂走到院中,再从院中走回厅堂,他们这么走来走去,应该能从长安走到幽州了。
笔者上面的铺垫解释,也有灌水之嫌,所以咱们还是言归正传,看看罗贯中的灌水技法,是怎么让恶人废柴变英雄、英雄成反贼的,正是因为演义与正史不符,逆转了三个人形象,罗贯中才被网友送了这么一个诙谐绰号。
《三国演义》的影响,远超《后汉书》和《三国志》,所以很多人品评三国人物,都是以《三国演义》为标准,甚至还产生了不少“赵云粉(被反方称为云吹)”、“马超粉”、“张飞粉”。
“云吹”与“云黑”如何争论暂且不提,咱们今天要说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忠孝两全”的马超马孟起——在演义小说里,马超起兵替父报仇,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还产生了“一部三国演义,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说法。
我们即使是以《三国演义》为标准,也没看出马超是三国中后期第一高手,因为葭萌关大战张飞之后,马超就跟方仲永一样,泯然众矣。
如果我们细看后汉三国正史,就会发现马超不是英雄而是个不折不扣的逆子恶人,他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评价是很低的,汉中张鲁的谋士就曾说过:“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

之所以说马超不爱其亲,是因为马超为了拥兵自重,坑死了自己的亲爹马腾和亲弟弟马休马铁。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最大的灌水,就是颠倒了马超造反和马腾被杀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
《三国志·卷三十六》记载:“马超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
《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记载:“十六年秋九月庚戌,曹操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遂等大败,关西平。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从《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马腾带着儿子马休马铁进京为官,是准备在天之羽翼下安度晚年的,但是没想到马腾前脚刚走,马超就跟杀母仇人韩遂(韩遂曾杀死马腾正妻,按照规矩,马超是要以马腾正妻为母的)勾搭到了一起,并给跟韩遂明确表态要认仇人为父,亲爹的死活就不管了:“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仅凭这一件事,马超就已经十恶不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对马超情有独钟,笔者曾写过马超坑死父亲兄弟的稿子,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想了好久才想明白:不能当着和尚骂贼秃,有很多人做的事情比马超还过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们当然不希望有人接马超的老底。
马超是个十恶不赦之人,连刘备也不敢用他,所以马超四十七岁就郁郁而终——如果他不坑爹,是完全可以凭本事打下一片天地的,但是连亲爹都不顾的人,是可以出卖一切的(彭羕就被他出卖了),曹操不喜欢他,张鲁瞧不起他,在刘备那里,也是控制使用。
马超屠城、斩杀八旬老人的事迹,就不用细说了,我们看正史中的马超,总觉得他太过冷酷无情,所以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三国志平话》中的马超形象是“面如活蟹”,活蟹是什么颜色,读者诸君都知道,那可不是“面如傅粉唇若涂朱”,看起来是有些鬼气森森的。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灌水,将逆子恶人马超写成了替父报仇的英雄,其实马超要真想替父报仇,应该拿刀抹脖子才对。
马超是个恶人,被写成英雄,还有各个废柴,也被写成了英雄,这个废柴就是祢衡祢正平。
按照现在的说法,祢衡就是一个喷子,他这辈子就是靠骂人出名,在三国时期,就没有他不骂的人,即使是跟他关系不错的孔融杨修,在他眼里也一文不值:“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在后汉三国正史里祢衡可没有那么清高自傲,他不是不肯钻营求官,而是四处碰壁吃闭门羹:“阴怀一刺(类似自荐用的名片),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汉书·文苑列传》”
祢衡的才能有多高,在正史中还真没有记载,但是李白有一首诗写出了曹操与祢衡之间的差异:“武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在曹操眼里,祢衡还真跟蝼蚁差不多。一个只会拍马(曾经对刘表黄祖极力逢迎)和骂街(喝多了连黄祖也敢骂)的喷子,却成了蔑视权贵高风亮节的英雄,但是我们看后汉三国正史就会知道,祢衡那种人还真不少,而且也没有绝迹:端碗吃肉,撂碗骂街,数典忘祖,砸锅显能。
逆子恶人马超成了英雄,废柴喷子也成了英雄,有一位真正的英雄,在《三国演义》里却成了恶人,这个被污名化的英雄,就是魏延魏文长——在刘备和诸葛亮眼里,魏延是个可用之才,但是在季汉文官眼里,却是一粒必须揉掉的沙子。
在后汉三国正史中,诸葛亮跟魏延的关系是不错的(先后加封魏延为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而且魏延也没有斩杀韩玄而又差点被诸葛亮斩杀。
事实上诸葛亮也没权利斩杀魏延,因为在当丞相之前,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和杂号军师将军,是没有权利处分刘备任命的“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的。
了解汉朝军制的读者都知道,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之下是卫将军、四方将军,再往下就是四征四镇将军,属于“重号将军”,再往下是“名号将军”(四征四镇在汉朝属于名号,在三国时期属于重号),然后才是杂号将军、偏将军、裨将军、中郎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读正史,被演义小说逆转的魏延形象正在反转,事实上魏延就是得罪了季汉文官集团,杨仪是诸葛亮秘书长(丞相长史),所以才得到了同为文官集团的费祎蒋琬支持,但是最后事实证明真正要造反的恰恰是杨仪而不是魏延。
奇怪的是季汉文官集团冤杀魏延,并没有谁被问责,蒋琬和费祎反倒成了季汉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文官掌军,季汉也就只能偏安一隅了——如果魏延不被冤杀,他与姜维密切配合,季汉是不是还能多支撑一段时间?
文章分享结束,三国中最坏的八个恶人和三国时代四大恶人都有谁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三国中最坏的八个恶人,三国时代四大恶人都有谁》由网友konglu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公司所有;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